星期三, 2月 04, 2009
京都行腳-消失在一個城市裡
在京都的最後一天,我沒有去嵐山的小火車,也沒有去買特產,最早的一班京福電離開嵐山
我買了公車票從西陣繞了西陣織會館與晴明神社,然後坐公車繞了京都半圈到京都大學,
在大學裡閒晃一圈
接著繞到四條河原最後晃一次新京極(的Animate和Melonbooks),
坐在新京極的摩斯漢堡吃早午餐(順便檢閱宅物)
窗外有趕著上班的上班族,有穿著和服的老人,有大聲笑鬧著走過去的學生
這是他們的生活,而我是置身事外的觀察者,這種感覺十分特別,
以前有個教授要求我們思考文化是甚麼,當然這有許多制式的答案
但是坐在異鄉,不論是鐮倉大佛還是熱鬧的秋葉原,
不論是清水舞台還是四條河原的百貨公司街
或者是時代廣場和世貿大樓的遺址
這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都存在著不同的生活節奏,而造成其不同的原因包括政治,經濟,
社會的集體記憶與秩序,以及在地的自然環境, 這就是文化的實體
活著的毎一瞬間包覆在身邊,讓人自然受其制約與影響而行動的實體
身在不同的地點,那有時微妙的不同與有時讓人意外的相同的氛圍
就是不同文化之間衝突與融合的起點
我不擅長讀取人的情緒,但我似乎對這種氛圍特別敏感,所以我喜歡旅行
星期四, 7月 07, 2005
Natsumi Step!
http://www.geocities.co.jp/AnimeComic-Brush
/4033/natsumi-step/index.html
natsumi走出情傷的故事,好光明,好治癒系......真的嗎?
我怎麼看都隱隱覺得怪怪的.....
(果然...打開這個之前要先看完natsumi step)
http://f19.aaa.livedoor.jp/~takappe/natsumi-step/
step,真是有深意啊(茶)
星期日, 4月 24, 2005
只有在某個瞬間 一個人才能永遠明白自己是甚麼人
正是那一瞬間,一個人才能永遠明白他自己究竟是什麼人。」
──波赫士(Jorge Luis Borges,阿根廷)
Misuzu~~~~~~~(爆)
星期三, 4月 20, 2005
資訊時代 為什麼你的注意力渙散?
從電子郵件、即時傳訊(IM)、行動電話、語音郵件到BlackBerry,資訊從四面八方朝你轟炸過來,使你愈來愈精明嗎?錯了,專家說,資訊氾濫其實可能使你變得更遲鈍。
研究注意缺乏症(ADD)十餘年的精神科醫師Edward Hallowell說,他已發現一種相關的症狀,稱為注意缺乏特質(attention deficit trait;ADT),而此症正在企業界快速蔓延。不同於注意缺乏症,注意缺乏特質不是天生的,而是現代職場的產物。在現代的工作環境?,我們用電腦、電 話和其他高科技裝置不間斷地聊天,逐漸削弱我們的腦力。
沒有人是真正能多工處理(multitask)的,只是把做某件事的時間縮短罷了。曾在哈佛醫學院任教的Hallowell最近接受CNET News.com專訪時,暢談注意缺乏特質,以及何時是離線、掛電話或休息的好時機。
問:什麼是注意缺乏特質(ADT)?
Hallowell答:與注意缺乏症頗為類似,但ADT是現代忙碌生活引起的。你忙著兼顧大量的輸入與輸出,以至於變得愈來愈分心、暴躁易怒、情緒衝動、 坐立不安,而且久而久之會變得未能充分發揮潛力。換句話說,因為你做的事太雜,或企圖做太多事,效率會大折扣,就像表演雜耍時多拋一顆球以至於漏接似的。
問:有什麼徵狀?
答:人們會發覺,工作未充分發揮出應有的潛能;他們自知生產力不止於此,但實際產出卻不盡理想;他們回答 問題時,開始變得比往常膚淺、倉促;他們開始腸枯思竭,缺乏新點子;他們發現自己工作時間愈拖愈長,睡眠時間愈來愈短,運動減少了,與朋友相聚次數減少 了。大致而言就是花更多的時間,產量卻減少。
問:你何時開始注意到ADT與ADD的差別?
答:許多人找我檢查ADD,但我察覺,有些人其實並無ADD的狀況,因為只要一度假,或轉移到較放鬆的環境,症狀就完全消失了。但真正的ADD,無論你身在何處,症狀都不會消失。我於是明白,這些症狀是職場的產物,在他們工作時就開始浮現。癥結在於工作導致過度負荷。
問:人們工作時不總是會分心嗎?這真的是新毛病嗎?
答:是新的,因為以往我們從未讓我們的腦部系統如此超載。我們曾經體力超過負荷。但以前不曾這麼經常性地讓腦力過度負荷。
問:這種毛病會給人帶來什麼影響?
答:除了成就不如理想之外,你也想不出該想到的點子。你得不到創意活動衍生的成就感。你的生活層次比以前膚淺。
問:可想而知,對企業組織也會產生影響?
答:沒錯。企業若是讓ADT在組織內蔓延,會犧牲最寶貴的資產,就是員工頭腦的創造力。要解決問題不難,只要對症下藥,加以限制,保留一些時間思考。投資 大師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習慣坐在小辦公室裡,花很多時間只作沈思。我們卻未給自己沈澱思緒的機會。
問:你說這種症狀正快速蔓延,據你估計,染上ADT的上班族的百分比有多少?
答:我現在只憑猜測,因為尚未做正式的意見調查。但我在座談會上做過非正式的調查。若談的是在企業擔任經理職與主管的上班族,而不是在漢堡王或別處工作的基層員工,那麼我想大概比率可達30%、35%或40%。
問:你說,電子郵件、語音郵件、即時傳訊等形式的科技助長此現象。資訊爆炸的時代卻讓我們許多人變得更遲鈍,這豈不是很諷刺?
答:沒錯。科技是一大福音,是我們成長進步的一大動力。但倘若我們用得不謹慎,就可能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竭。鎮日回覆電子郵件、語音郵件;會開到一半被行動 電話打斷;熬夜熬到很晚,因為網際網路令人流連忘返。我們必須重拾主控權,別讓科技牽著我們的鼻子走。我們必須留一些時間思考,否則無法充分用腦力做思 考、分析、解析和創造,就會變得比較膚淺。
問:有些人的多工處理(multitasking)能力是否比別人強?
答:沒有人真的能同時做許多事。只不過在某件事上花的時間縮短罷了。看似多工處理--同時看甲台電視和乙電視頻道又在講電話--你的注意力必須從一邊轉移到另一邊。你的腦無法多工處理。你無法同時注意兩件事,只是來回轉移注意力。到頭來兩邊得到的注意力都會減少。
我認為,大致來說,有些人所謂多工處理比較行,是因為受很大的刺激,所以全力以赴。腎上腺素刺激你集中精神。你實際做的,是在每受刺激時,都短暫地集中注意力。所以任一項任務都不會讓你覺得乏味。
問:你曾舉軟體公司SAS為例,說明公司以七小時工作天、公司內設托兒所等獎勵,積極鼓勵員工加強聯繫、更有人情味的職場。但SAS是私人公司,大多數上市公司會不會太偏重獲利,而忽略這些福利?
答:但SAS很賺錢,財務穩健。若你只在意單季的財報,就很難發展一套長程策略。只能達到短期目標,長遠來說卻是失敗的。
聞:你認為這類型工作環境會引起大規模反彈,或個人只能自求多福?
答:我認為,當你到達某個警戒點時,開始頭昏腦脹,警鈴大作,員工紛紛辭職,生產力下滑,掌權的人會採取行動。現在還未到那個時候。但我認為,聰明的公司會懂得因應。
問:可想到合適的例子?
答:我跟紐約某大基金公司的經營者談過,他說他要求員工每個月花幾天的時間,離開辦公室去思考,不看電子郵件,不講行動電話。我覺得那是聰明的管理策略。
問:你說,恐懼可能真的激升ADT?何以致此?
答:處在高度警戒的恐懼中,你的腦全心貫注於掌握活命的資源。你進入求生存的模式。你的腎上腺素和皮脂醇大量分泌,你進入非黑即白、開或關、上或下的思 考。你失去彈性,也就是看出灰色地帶、處理不確定性、發揮幽默感、想新創意的能力。若是被某隻惡虎追的時候,這樣是好的,可避免你喪命;但若是平時在職場 上班,就不太妙了。
問:組織也可能有ADT的毛病嗎?
答:當然。看證券市場便知。人人都跑來跑去,緊盯著Bloomberg終端機看最新的股價,回答各種問題。他們撲向每一個外來刺激,任何風吹草動都好像都會產生重大影響似的。他們沒有策略,不然就是策略天天在變。
他們並未四處奔波,累得像狗一樣,但卻受制於市場瞬息萬變的走勢。他們以為自己工作辛勞,生產力高,其實不然。他們很忙,卻不動腦筋。
問:是否有某些行業比較容易受制於ADT?
答:我認為,在企業界,特別是今天全球競爭激烈的時代,醫師得應付浩如江海的病患資料與文件,律師也是。就連媽媽也容易受影響,只是形式不同,她們帶孩子去參加一個接一個的活動,安排各種日期,監督課業,還要洗衣購物。
問:在特別愛使用電子裝置的高科技圈,ADT是否普遍?
答:是的,但他們有自我節制的本事。他們愛玩,玩樂是治ADT的特效藥。在科技界,ADT最嚴重的患者,缺乏科技鬼才的創造力,只是渾渾噩噩度日。
問:你認為這是世代問題嗎?今天孩子生長在使用電子郵件、行動電話等技術的年代,他們會比我們這一代更懂得自處嗎?
答:我認為,也許他們進入職場時,使用這些工具會更得心應手,但相同的原則也適用於他們那一代。關鍵在於你怎麼分配時間與注意力,以及你注意的是什麼,和 持續多久。若你只是把大多數的時間和心思放在瑣碎的電子郵件,就是在浪費時間和腦力。這是資訊時代最大的誘惑。你可營造出辛勤工作、生產力和創意提昇的假 象,事實卻不然。
如何正確看待WiMax
Anthony Plewes/Silicon.com?郭和杰譯 2005/01/10
WiMax似乎已經變成一種無所不能的技術:它是DSL及纜線數據上網的替代方案;當作熱點技術更大更好用;它是偏遠地區的寬頻上網救星;甚至還可能是3G的殺手。
這些神話可說源起於英特爾對這項技術的鼎力支持。英特爾的行銷機制已經將行動電話對固網電話的影響拿來比喻WiMax預期對DSL及纜線上網的影響。以英特爾先前為了Wi-Fi而大力推動Centrino的力度來看,要推展WiMax自然絕非難事。
WiMax在發展的早期階段裡所將面臨的問題可能在於,一頭熱的廠商們對這個技術的看法都各取所需,而沒有辦法為它的最佳應用提出一個明確的訊息。所推動的應用過於紛歧──從行動寬頻到無線高速通訊,甚至偏遠地區的寬頻上網──這絕對把WiMax說得太偉大了。
WiMax必需與它的競爭技術放在一起來看──在廣域(wide area)方面先前已有許多無線固網技術存在,例如LMDS及MMDS。Wi-Fi的出現是要彌補區域網路(LAN)與藍芽(Bluetooth)之間的 空隙。如果你想要行動性,現在全世界已經都在行動基地台的覆蓋之下了。
那WiMax的位子到底在哪裡?
WiMax其實是以IEEE 802.16標準的技術為基礎所創造出來的一個行銷名字。這項技術的發展原本是要支援10至66GHz頻段之間一對多的寬頻無線上網。這種技術有許多種部署,可以支援標準的無線固網寬頻到手機上的行動數據等各種不同應用。
它的主要目的是要用在都會網路上。當然,這種技術用在戶外寬頻上絕對比Wi-Fi更適合。例如,一台WiMax網路基地台,其覆蓋範圍可達到3公里之大。
就像其他技術一樣,WiMax也有一個專門組織在管理,讓原本就夠亂的情況更加混淆。WiMax Forum(WiMax論壇)組織正在為固接、漫遊、可攜式裝置,甚至還有無線寬頻上網開發新的標準(不需要直線對準基地台就可連線)。該組織表示這項技 術可以為固接及可攜式裝置提供每個頻道40Mbps的傳輸率;而行動裝置可達15Mbps,後者至少要到2007年才有實現的希望。
雖然有英特爾的力挺,讓WiMax可以在眾多的無線技術中脫穎而出,但這並無法保證這項技術的成功。英特爾過去對於未來技術的眼光,也不是沒有看錯的記 錄。在加入Wi-Fi行列之前,英特爾還是HomeRF(已壽終正寢)技術的大護法,後來轉而支持Wi-Fi可說引起市場一陣嘩然。
部份媒體過度「膨風」對WiMax來說也是個警訊。當Radioactive連絡WiMax Forum時,一位董事會成員告訴我們,很多過度吹噓的說法都是來自新創公司:「70Mbps的速度根本是亂講。」他表示,「1至10還比較差不多。」
英特爾可能比較喜歡大家為WiMax敲鑼打鼓,但其他的科技大廠則相當保留。例如,思科(Cisco)的技術長Charles Giancarlo最近就對這項技術潑了冷水,主要的原因是該技術的應用已經在3G行動網路的範圍內──在WiMax要進入市場時可能全球都在使用3G 了。
WiMax要找到焦點並成熟化,還有待業界的廣泛支持──不只是那些開發這項技術標準的廠商,還有那些敵對技術的廠商。事實上,技術上的互補絕對比競爭來 得好。例如,WiMax可能和Wi-Fi有很好的結合。WiMax可以用來把寬頻連到大樓,而Wi-Fi則提供大樓內的上網。利用內建了Wi-Fi上網功 能的WiMax CPE標準很容易就做到這一點。
WiMax Forum正在建立互通性的認證程序,這一點也不令人意外,畢竟這裡面有許多人都是固接無線寬頻技術的業界老鳥,他們深知這塊市場過去一直缺少市場標準而滯礙難行。
WiMax論壇預計要在2005年6月成立西班牙的實驗室,並從9月開始做互通性的認證。該實驗室將做產品的互通性測試,同時也會為相容的產品發行標章。也就是說,第一款具有WiMax認證的產品將會在2005年底到2006年間上市。
但還是有部分電信營運商等不及標準出爐就先推出產品。例如,BT(英國電信)已經在蘇格蘭及北愛爾蘭部署了郊區的寬頻無線上網技術Alvarion。本身是WiMax董事會成員的BT宣稱,他們的技術將會與WiMax標準相容。
盡管媒體大力哄抬,我們假設有朝一日WiMax真的消聲匿跡了,這也不是第一個跳票的無線技術。這讓人回想到LMDS及MMDS等固接的無線寬頻技術的命 運,這些WiMax前輩技術的頻譜競標後來都以失敗告終。缺乏標準化意味著網路設備會很昂貴,且業者也擔心所支持的技術到頭來竟是大而無用,這也是為何電 信業者不急著跟進的主因。
WiMax Forum必須確保這項技術能夠吸引電信業者利用它來提供行動數據服務。WiMax已經讓部分現有技術廠商感到傷腦筋,特別是3G設備製造商。
最近由Analysys所公布的一份研究指出,WiMax廠商要把這項技術賣給行動電信業者將會面臨很大的挑戰,因為業者目前已有3G強化技術(如HSDPA)的選擇。研究表示,WiMax Forum必需釐清行動版的功能和角色,才可能讓電信業者認真考慮。
目前,這項技術要成功還早得很,產品八字都還沒一撇,市場對WiMax的吹捧遠大於實際。也因此WiMax支持者必須設計出一套商業案例讓寬頻業者有參考 範例,同時並取得行動電信業者的投入。如果做不到,那麼WiMax終將退縮至「最後一哩」(last-mile)上網技術的冷門區域,例如偏遠地區的寬頻 上網,而無法成為大規模都會寬頻上網的重量級技術。